生产提速 效益提高---上半年攀枝花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www.maomin.org 发布时间:2007-10-05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2007年,我市工业战线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挖掘潜力,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31.8亿元,同比增长24.5%;实现工业增加值87.6亿元,同比增长19.7%。
一、工业运行主要特点
2007年,攀枝花工业经济承接去年以来良好的发展势头,继续稳健上行,呈现以下突出特点:
1、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07年二季度末,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9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49户,增长93%,比2006年末增加121户,对工业总产值速度的贡献率达到33%。一批新企业的投产,给攀枝花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老企业合力奋进 ,全市工业平稳增长,前六个月月度增加值分别为15.6亿元、13.1亿元、14.7亿元、13.04亿元、15.7亿元、17.6亿元。
2007年上半年工业分月增加值
单位:万元
1-6月增速分别为17.5 %、15.6%、16.3 %、12.3%、19.8%、19.7%。
2007年上半年工业速度
单位:%
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5.3,同比提高20.97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6亿元,增长20.2 %;利润总额10亿元,同比上升87.2 %;总资产贡献率8.55 %,上升0.9个百分点。
2、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全市35种重点工业产品产量有24种增长,增长面达到69%;11种产品下降,下降面为31%。累计生产钢材224.6万吨,增长12.4%;原煤436万吨,下降9%(全社会口径);洗精煤173.7万吨,下降21.2%(全社会口径);铁矿石原矿1057万吨,增长47.7%;焦碳240.9万吨,增长10.7%;生铁294万吨,增长6.5%;发电量80.6亿度,下降2%;水泥79.3万吨,下降2.3%;黄磷3万吨,下降9%。
3、骨干企业发展良好,县区工业快速增长。攀钢抓住钢铁市场回升的市场良机,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增加值41.1亿元,增长12.7 %;攀煤加快推进矿井机械化建设,提升矿井生产能力,矿井机械化程度和机装程度均有提高,实现增加值4.8亿元,增长65.6%;钢城企业总公司实现增加值5.4亿元,增长3.8 %。县区工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9.9亿元,其中,东区完成工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50.2%;西区完成增加值6.8亿元,增长52%;仁和区完成增加值10亿元,增长56%;米易县完成增加值4.7亿元,增长38.1%;盐边县完成增加值3.8亿元,增长66.1%。
4、优势产业发展顺利,对我市工业经济贡献突出。近年来,我市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围绕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钢铁、能源、钒钛、化工等优势产业,优势产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半年上述四大优势产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15.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的92.9%, 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
5、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8%,其中黑色金属冶炼业上升12.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上升15.5%,煤炭业上升5.6%。钢材市场价格振荡回升,6月下旬国内钢材市场情况:建筑钢材止跌回升;中厚板基本处于盘整状态,个别规格短缺的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冷、热板卷继续保持上周跌幅;大中型材价格总体保持盘整状态。
综上所述,上半年攀枝花工业经济呈现“高速开局、平稳运行”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工业经济增长仍将保持两位数以上。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上半年,攀枝花工业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仍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主要是:
1、在全省位次下降。
截止6月份,我市规模工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3%,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总量第六,较2006年末下滑了三位,被乐山超出21.8亿、被宜宾超过20亿、被绵阳超出5亿。全省工业速度增长25.5%,有19个市州速度超过20%,最高的遂宁达到35.8%。攀枝花工业速度列全省到数第二,仅快于阿坝(16.1%)。经济总量大于攀枝花的成都工业增长26.3%、德阳增长25.1%、宜宾增长21%、乐山增长26.8%、绵阳增长25.6%。
2、初级产品增多,部分企业生产不正常。
1-6月铁矿石产量增加47.7%,大量铁矿石外运。攀钢近两年虽然钢铁产能大幅度提高,但成材率不高,6%的钢坯外运,未能在攀枝花形成最终产品,增加攀枝花能耗和铁路运输紧张。因环保、煤矿矿权整合、原材料紧张、运输受阻等问题,二十多家规上企业停产。二滩由于长江上游枯水,发电量下降14.7%,亏损1.86亿元,占全市亏损总额的51%。攀枝花发电公司先后关闭两台5千瓦机组,攀钢发电厂停运一台机组,发电量大幅下降,以上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全市工业增速。
3、支撑工业快速增长的因素单一,工业项目建设力度不足。
攀钢全连铸、热轧三期技改、攀钢新三号高炉、轨梁万能轧机生产线、攀煤矸石发电等一批大项目的达产达效,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但目前已形成基数,对全市工业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2007新增企业121户,户均产值仅0.14亿元,由于缺乏新的大型工业项目的拉动,目前全市工业增长主要靠现有企业的挖潜和工业产品市场价格回升来实现。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14679万元,下降4.1%,其中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双双呈下降趋势,工业投资20.5亿元,下降30%,技改投资13.8亿元,下降 24.6%。工业投资不足,企业技术改造基金过小,难以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导致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足。工业是攀枝花经济的重要支柱,工业投资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9%,如果没有对工业的大规模投入,不断培养新增长点,支柱产业将难以支撑攀枝花经济的持续发展。
4、生产要素全面紧张 铁路运输缺口突出。
铁路供需矛盾,是目前我市工业运行中最突出问题,铁路运输成为制约攀枝花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运用车紧张、南线货运困难,成昆铁路通过能力不足为其主要矛盾。攀枝花工业品结构是粗级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以输出大宗货物为主,严重依赖铁路运输。攀钢每年生产400多万吨钢材,85%以上是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各地销售,攀钢新增100万吨铁产能之后,对铁路运输需求更加旺盛。上半年我市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1012.6万吨,增长6.9%,大大低于全市运输需求增长,重点厂矿大宗物资运输频频告急,地方企业积压30多万吨产品,目前全市球团生产能力500万吨,其中100万吨过剩,急需向外输出。
今年我市电力供需整体形势得到有效改善,但受电网建设相对滞后、负荷增长落后于电力增长的影响,发电企业难以做到满发满供。受攀枝花市发电机组故障下网影响,电力供应阶段性不足,攀钢轨梁、热轧板厂产能受到一定影响,产量未完成月计划。
受矿权整合、矿井标准化建设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共生产原煤436.4万吨(全社会口径)同比下降9%,洗精煤下降21.2%,加上铁路运输紧张,市外煤输入减少,煤炭供应量紧张,攀钢炼焦煤库存偏低,保供形势严峻,对后期冶炼系统生产极其不利。米易花岗石企业因安全整顿搭建操作平台,企业大多没有开采,荒料紧缺企业停产。另外,由于天旱少雨,部分用山水洗煤企业缺水,企业无法正常生产。
5、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2006年全市万元GDP单耗3.723吨标煤,较上年下降1.25%,万元工业增加值单耗5.46吨标煤,较上年下降3.36%,没有完成当年节能降耗目标。2007年上半年企业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下降,但总能耗增加。全市30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钢铁、炼焦、建材、火电、煤炭采选等高耗能企业133户,占43%,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83%,高耗能行业比重过大,加大了节能降耗的难度。由于国家对高耗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和差别水价政策,高耗能企业运行成本增加,攀枝花加快发展面临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压力增大。
三、加强工业生产调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工业生产和效益稳定发展。
今年以来,攀枝花工业运行态势良好,但是,保持工业快速增长面临较大的压力:一是国家将继续从严从紧控制用地规模和行业准入标准,项目用地相当紧张。同时,国家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准入门槛,且实行差别电价。二是接连出台紧缩的货币政策,国家4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一次调整存贷款利率,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三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对工业发展有一定影响。从4月15日起,国家将部分钢材出口退税率下调为5%,部分则取消出口退税,钢材等工业品出口阻力加大,国内钢铁产能过剩将加剧市场竞争,导致价格波动,下半年国内市场供需平衡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此外,二十多户规上企业关停整治,短期内也会影响工业总量和速度。在当前形势下,依靠传统产业,寄托高耗能、高投资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使工业经济在新一轮周期中的平稳运行阶段持续时间更长,是攀枝花工业面临的新课题。
下半年,要高度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生产调度,加快结构调整,主动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确保工业生产和经营效益稳定增长。首先是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加强部门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做好预警预报和分类指导,有效引导企业调整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加强煤电油运和原材料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其次,突出项目建设,做大工业“增量”。进一步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下大力气抓好招商引资,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切实抓好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的落实和配套工作,围绕优势产业,精心策划、系统包装推出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新项目、大项目开工,使能够开工的项目尽早开工,已开工的项目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支撑工业后续增长。再次,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机遇,加大对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加大对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竞争能力。第四,继续加大银企合作力度,促进资本市场等多渠道融资,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第五,要处理好加快工业发展和实现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关系,努力实现双重目标。